復活節島,亙古的謎之守望者4

0

因为能想象到,此刻在这片地里

在如此弥漫荡漾的光影中

会酝酿升腾着何等的意境

此时不禁想起了南美洲的骄傲、智利的伟大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博鲁.涅努达的那首游历复活节岛之后所作的长诗《 分离的玫瑰 》

巨人雕像一个个竖起,他们像在直立行走,直至岛上全是石头鼻子的人;

他们栩栩如生,势必一代代繁衍

他们是风和火山熔岩的儿子、空气和火山灰的孙子

他们以岛屿为巨足,行如破浪。

微风用它的手,劳作如能工巧匠;

狂风用它的罪恶肆虐疯狂,即使海洋的永恒都无法制造出这样的雕像。

他们的头很大,脖颈很长,下颌骨突起,目光深沉,骄傲地立于他们的孤独之中

他们耸立在那里,骄傲的耸立

令人不安的耸立,啊!多么孤独沉稳而格调高尚!

过去有谁敢于询问,现在又有谁

敢于询问,问一问

这些本身就在询问的雕像?

它们在守候着谁,等待着谁,注意着谁!

放眼望去,仿佛整个世界就在眼前

该回了,伴着最后一丝夕阳

突然觉得这条路就是通向世界的尽头吧

老旧的车台里,传来了那首喜爱的旋律,她吟唱着,那首天空之城

心里也好像有着呼唤,越过重洋,感受着温暖

那一刻,无比的美妙

回头再望一眼这座神奇的山,明天见。

3月20日

迷迷糊糊的站在海边,看着南太平洋的滚滚潮水,慢慢醒瞌睡

今天的目标很直接,拉诺.拉拉库火山口。
之前看过资料,复活节岛上总共有887尊摩艾石像,而95%都是诞生于拉诺.拉拉库火山口。而且在火山口内壁和外坡上,还遗留有397尊摩艾石像,其中141尊还是处于未完工状态。

既然在岛上要逗留这么多天,所以也暗自定了个目标,就是把所有的摩艾石像都拍一遍,就连水下30米那尊,也不能漏掉。

只怪自己是个极端天蝎座,做事就是这么偏执任信,哈哈!

景区9点才开放,错过日出有点可惜。不过没关系,一会进去游览,我也不只是单纯的游览,该是释放我隐藏特质的时候了。

昨天只是在远处探望,而当我漫步在山坡上,慢慢接近这些摩艾时,才能感觉到这尊尊石像所带来的震撼感。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型的摩艾,高挺的鼻梁,深陷的眼窝,额头狭长,嘴形噘翘,长耳垂下,表情冷漠,但又神态威严。

这尊摩艾据说是被评为最帅的面孔

果然,完美的侧颜

萧瑟的背影

因为长年饱经风沙,部分摩艾的身体已被埋在了泥土里,就像这两尊,只露出了脸部,仍然守望着天空。

半张脸孔,沉浮在历史的年轮里

这两尊的身影很熟悉,因为它们会时常出现在网络上的照片里。左边那位整个身体已经都已被掩埋在土石里,右侧这尊则是半个身子露出地面,略向前倾的站立着。

所以肯定要给它们俩多拍一些特写 站于其前,正面相对,心里不免有种沉重的压迫感

它深邃的眼框,凝视着前方,那是大海的方向

不得不说摩艾的面部结构虽然奇特,但极具美感,这种脱离现实的感觉,就像它们本来就是来自于异位面一样

加上此身此地,背靠巍巍火山,白昼里即有如此的视觉感官冲击

无法想象如果结刻切换到黑色的苍穹下,会是怎样一番奇幻震撼

可惜黄昏之前景区就要关闭,想到这,心里的想法越发坚定!

不行,我绝对不能错这里的黑夜!此时浮现在我脸上的面部表情,估计和面前这尊有点像,哈哈。

如果说复活节岛那些海边的阿胡上,摩艾们都是面朝着陆地。那么在这里,所有站立着或者斜靠着山体的石像,都是面朝着大海,若有所思,各具其形,肃穆而威严,或形影相守,又或各据一方,在静默中,亘古的守望着。

一眼望去,就像在远古战场中最后得胜的战士,倾斜的身影,倒下的躯体,还有那些依然屹立的肃杀表情,带着略为悲壮的气息,立于这天地间,蔚为壮观。

也因为如此,人们称拉诺.拉拉库为“巨人的墓地”。

蓝天白云,火山草地,巨人石像。
遥想当年的建造者们在此眺望,大概会感到与世隔绝孤独,也许就是这种寂寞,才使他们如此狂热地让一尊尊巨人站立起来,与他们做伴,赋予给他们力量。

绕着山坡端详着这些安静的巨人,我想,它们也许曾经也和天空之城拉普达里的机器人一样,一直守护着这个世界的尽头。

正感慨间,转头就见到小山头上某人正在秀恩爱

继续上行,见到这尊仍然处于雕凿阶段的摩艾,它是当之无愧是全岛最大的一个巨人,整个躯体高达21.6米,比我在海里同游过的座头鲸还要长上那么几米,另外它的重量达到270吨。只可惜,一场未知的变故,让它永远斜躺在了这山体里。

这尊也是雕凿了一半,身躯还与山体连在一起

从这些尚未出世的巨人们身上也可以看出,当初建造巨人石像的先民们,有着多么执着的信念和意志,因为在那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年代里,没有任何的铁器和金属工具,他们硬是用石器等最原始的工具,一下一下凿出了复活节岛上近千尊巨人。

小时候曾在课外书上读到过关于石像到底是由谁建造的疑问。因为当时岛上只有几百人,没有工具,土地贫瘠,干旱还没有河流,更没有资源,人们只能用简陋的木制工具打洞种甘薯和甘蔗,艰难维持生计。那么,他们如何能够提供这些劳动力所需要的粮食和工具呢?这些环境和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当面对如此巨大的石像时,在相对消息闭塞的年代,很多人都认为人类文明根本不可能具备建造摩艾的条件,所以结论自然是推向了无所不能的地外文明-外星人,注视着天空的巨人们无疑也为这样的结论起到了一定的佐证。
那怕成年后的我早就知道了答案,不过当我站在它的面前,用眼见为实来肯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无疑是种最好的方式。
此时,关于摩艾是由外星人建造的说法无攻自破,这个质问在心里被完全彻底的抹去。

眼前见到的雕凿方式,应该是先在山体上寻好确定一块适合雕凿的区域,初凿出巨人的整体轮廓,然后在轮廓线上向内凿出一条狭窄的通道,这样建造者就可以在纵深方向雕凿出整个巨人的躯体。 当石像的五官以及身体和手臂等部位的大致雕刻凿完成后,再从两侧向中间凿通巨人与山体连接的后背,过程中会在后背处塞入大石块,以支撑巨人逐渐凿空的身体,最后整尊巨人就彻底与山体分离而诞生了。

接着建造者们事先在山下的土坡挖坑,然后采用绳索滚木等方式让石像缓慢滑至坡下的土坑里,这样就可以继续把粗糙的后背雕凿平滑,最后再进一步加工耳朵,手臂,手指,五官等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山坡下的巨人多数是站着而不是躺着的成因。

绕行到火山坡的另一侧偏远的角落,一尊与众不同的另类石雕巨人孤独的坐在远离他人的寂静山坡上。

这是一尊跪着的摩艾,叫做图库图利(Tukuturi),是在1955年被考古队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当时这尊巨人只在草从中露出两只眼睛向天空凝视着,它的身体被厚厚的泥土和一些石制工具一起,掩埋在了地下。

当它重新现世时,它的模样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因为它的身躯齐全,高3.67米,有着完整的双腿跪在地上。肥大的屁股压着脚后跟,两手放在膝盖上,而不是和其他摩艾一样抚在肚子上。
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它的脑袋是圆形的,还有一撮山羊胡,大大的眼睛抬头仰视着天空。
而让人疑问的是,这尊造型唯一的石像是用远在数公里外的一座火山口的赭红色火山岩造凿成的,跟此处所有用灰黄色火山岩所凿成的巨人们都不一样,而且也就它几乎被完全埋在了地下,颇具神秘色彩。

登到高处,回头望向大海的方向。在远处,那十五只也静静的屹立在海边

巨人们身后的白色浪头一层层卷来,又复始消散

挺喜欢这个角度 呆呆的站在这里看了许久

在此处碰到一个正在拍摄取景的老外,他注意到我的同时,我的目光也正好落在他的身上,相视一笑,然后就很自然的攀谈起来。
我见他穿着很得体的衣服,一头银发,年纪估摸着也有五十好几,手拿着一台专业单反相机,摄影包里长焦大炮,超广鱼眼应有尽有,崭新的脚架和云台一看就是过万质量,心想这应该是位职业摄影师吧。

他说叫杰夫,是美国人,摄影只是爱好,然后他又反问了我是职业摄影师吗?

额,我低头看了看自己,一件普通T恤加沙滩裤,拖着一双拖鞋,头发略凌乱,身上还有些灰扑扑的,手里拿着一台成色很差且磨损痕迹很明显的相机,超广镜头的遮光罩因为磕碰缺失了一角,本来准备脱口而已的答案,硬是被我给蹩回嘴里,一对比,我这副模样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职业摄影师,哈哈。

两人聊到当前的光线问题,杰夫抱怨说现在是正顶光,拍不出好效果,可惜黄昏前,景区就要关闭,他表示想找景区管理员沟通下,看能不能晚上在里面拍星空的夜景。

一听到这,我本来心中就有这个打算,于是说好呀,如果可以的话晚上一起,不过也表示了管理员是否会同意我们晚上进入拍摄的担心。

此刻,我见到杰夫奇怪的笑了一下,大拇指和食指快速搓动了起来,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美元比划,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世界通用手势啊,他想用钱去贿赂管理员。
真是没想到,原来老美也会用这样的手段,之后留了联系方式给他,相约如果他跟管理员沟通顺利的话,晚上再联系我一起进去拍摄,钱我出一半。

不过从不长的交谈里,总觉得这个人不是太靠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种感觉吧!

所以我继续在拍摄之余,特别留意着山坡下方那些齐人高的景区围墙,哪里有树,哪里有破损,哪里要矮一些,全部记在了心里,嘘!这就是我的Plan B!

火山外侧山坡上的摩艾都已拍完,接着又沿一条小路准备去往火山口的内则,路上的隼鹰见到我们逐渐靠近,扑腾着翅膀飞远了

越过一处塌陷的山体进入了火山口内侧,一池清澈的湖水出现在了眼前,漂亮的火山湖。

一棵大树立于湖畔,湖边生长着茂密的美洲淡水芦苇。
这个火山口的直径大约为650米,湖深12米。不过不像拉诺考火山口的地形那般凹陷陡峭,整体内壁呈现比较平缓的坡度。

有十来匹野马在湖边悠闲的游荡,登到高处向下看,蔚蓝色的火山湖面居然被芦苇占据了一半的面积

从这里也能看到昨天我和阿乖登上的那火山

有匹野马安静的站在天际线上

在火山口内侧,数十尊各种姿势的巨人石像遍布山坡

其中的部分石像也跟外侧山坡上的一样,被土石掩埋了身体

据统计,在内侧的山坡上一共约有117尊完成和未完成的巨人石像。
要从内侧将石像运出去,应该要更艰难更麻烦几倍吧。

在更高的山坡上,还有许多尚未完工的石像。

看到二尊被木栅栏围起来的石像,原来这是复活节岛巨石像的挖掘勘探项目,只是如今已经被重新填埋上了。

这里借用几张来自网络的图片,展示一下当时挖掘的情况

虽然事先就能猜到石像埋在地下的身体会非常巨大,但是这两座身高7米的石像,最终通过挖掘后显露出来的庞大身体,震憾感还是超过了我的想象。

考古学家们在挖掘中还发现在石像身上有些一些绳索勒紧的痕迹,可以看出这是被牵引时所造成的印记。
另外还发现了超过500个石质工具,这些工具被分别用于不同部位的雕刻工作,采用玄武岩或黑曜岩制成,这些据证再次证实了,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是由人类打造的。

特别喜欢这一张阳光下的鲜花与巨人,谁又能想到,这张面孔之下的身体居然深入了地底7米呢,差不多接近二层楼的高度。

看了看时间,今天居然在这里逗留了一天,不知不觉就快到景区关闭的时候了。

于是我们三人开始往景区出口赶去,刚下到山口,正和阿乖说着话,一头黑色的牛突然从树林里撒开着蹄子,埋头将牛角对着我们,扬起干燥的尘土,发疯似的冲了过来。

事发太突然,而我正好又走在最前面,全身的肌肉此时都完全紧绷了起来,而我也明白这时不能跑开,不然只会更加刺激到这头疯牛。

那头黑牛就这么直直的冲过来,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10米,5米,3米…

正当我准备在最后时刻做出闪避动作的时候,这牛从鼻子里喷出几束粗气,突的转个弯又跑到一片芦苇旁边站着了,随后就一直把我们直直的盯着。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在牛快上撞上我的一瞬间,我都已经做好可能会受伤的最坏准备了,虽然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为何这头牛要攻击我们。

看着牛站在稍远处不动了,我们这才继续迈步,眼睛仍然警惕的盯着这头莫名奇妙的黑牛,一身冷汗!

出了景区,回过头来再次远远的看着山坡上那些像墓碑似的巨人们默默地立在那里

多少年来,它们就这样背靠着火山,遥望着大海,见证着复活节岛的历史变迁。

来到海边,大浪仍然不停的翻滚着

太阳也快慢慢靠近地平线了,盘算了下时间,决定今天换个地方看日落

在马路边行走的牧牛

碰上一大群马

停车让它们过完马路,再继续上路

开着小破车一路狂奔,半个小时后,我们从东北方向来到了小岛的西南一侧

夕阳撒在林间,有个小女孩跑过,好美的光影

这里就是复活节岛上观看日落的著名景点,塔海(Tahai)。此处共有三个较集中的阿胡平台。

最大的一处阿胡上有着五尊巨石像,大不不一,且个别有些残缺。不过在夕阳的余晖里,被金色的海面衬托着,更觉得有着沧桑感的残缺美。

另外两个石台上各坐着一尊石像。
还记得吗?这个头戴红色石帽,有着一对大眼睛的石像,就是之前提到那尊岛上唯一有眼睛的石像了。

当初在阿胡那乌那乌处刚发现巨石像还有着眼睛时,遗迹保护组织就复制了眼睛,并且给那乌那乌上的4尊巨石像都装上了眼球。后来却遭到考古界的强烈批评,最后被迫又将装好的眼睛都给取了下来,但有眼晴的巨石像照片却在同时被传播了出去,随即就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岛上,结果失望而归。

为此一些岛民告诉游客,如果交取一定费用,他们就可以临时给石像装上眼球,供游客拍照,但费用却高达1000美元。

这样虽然取悦游客的同时,又能挣钱,但却会使巨石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岛上的长老议会就选择这尊巨人并给它装上这双永久性的眼睛。

另一处阿胡上的巨石像

塔海是岛上看日落的最佳地点,每天都最会有很多游客在傍晚时分赶到此处来观看日落。

借着被夕阳拉长的光线,我也跟巨人们合了张影,这样看上去,它们也比我高不了多少啦,哈哈。

阿乖和娜娜的永恒主题就是秀恩爱,为了给他们拍这张,我还刻意的跑到巨石像的阴影里躲着,唉!一口老血又涌上了心头。

塔海地界是片宽阔的草坪,坐在这里慢慢的等着夕阳落入海里,心境也如古井无波般平静,就连时间也好像开始变得缓慢了起来。

不过再古井无波的装逼时刻,在这两位面前,还是开始忍不住沸腾了起来。

我需要倒立下,让大脑多充充血

啊啊啊啊!刚拍完这张发泄照,一只大狗跑过来一屁股坐我腿上,望着夕阳。而且真的是屁股实实在在的坐在我小腿上,还一副完全不知道的感觉。我动了动腿,它完全没反应。

额,我只有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就跟它一起安静的看夕阳吧,阿乖他们看见这样简直是要笑哭了!

就是它!!!

终于,夕阳从绚丽化为金黄,由七彩归于苍茫,倾尽余晖洒向海面

巨人石像其上,有着静穆与辉煌

突然好羡慕它们,因为每天都可以在这里守候着日落

日落绝不重复,它们也从不缺席。

Share.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